close
跨江融合、接軌上海,既是海安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舉,也是海安加快轉型升級、再創發展優勢的長遠之策。南通市副市長、海安縣委書記陸衛東今年二月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說,海安這幾年的發展和取得的成績得益於接軌上海,下一步將按照省市要求做好接軌上海這篇大文章,進一步加快與上海接軌的步伐。247643439345
跨江融合、接軌上海,既是海安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舉台中中古設備買賣,也是海安加快轉型升級、再創發展優勢的長遠之策。南通市副市長、海安縣委書記陸衛東今年二月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說,海安這幾年的發展和取得的成績得益於接軌上海,下一步將按照省市要求做好接軌上海這篇大文章,進一步加快與上海接軌的步伐。近幾年來,海安緊緊抓住長三角一體化及上海自貿區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不斷放大產業基礎、人才資源、幹部隊伍等品牌效應,充分發揮“動車時代、節點城市”新優勢,主動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設大局,承擔上海城市非核心疏解功能,加快推進交通互聯互通、產業協同發展、城市功能銜接、文化交流融合。在新一輪發展“風口”上,海安搶占戰略制高點,著力打造上海都市區先進制造業生產基地、科技成果轉化重地、科技人才創新創業高地、優質農副產品供應要地、休閑旅遊健康生活目的地,努力建設成為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鐵路港(高鐵港)和創新城。
一、區域發展戰略帶來融合接軌利好
1.國傢對長三角發展的宏偉規劃。長江三角洲地區區位條件優越,自然稟賦優良,經濟基礎雄厚,城鎮體系完整,科教文化發達,是全國發展基礎最好、體制環境最優、整體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2010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將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戰略定位為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2010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提出,經過10至20年將長三角城市群建成中國綜合競爭力最強的世界級城市群。2014年9月25日,國務院印發的《關於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充分發揮上海國際大都市的龍頭作用,加快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建設,促進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2016年5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瞭《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6月3日國傢發改委公佈瞭該規劃,提出長三角城市群以上海為核心,涵蓋江蘇、浙江、安徽三省的部分城市,主要分佈於國傢“兩橫三縱”城市化格局的優化開發和重點開發區域,南通市也在其內;明確長三角城市群的總體定位為服務國傢現代化建設大局,建設面向全球、輻射亞太、引領全國的世界級城市群,規劃期為2016—2020年,遠期展望到2030年。國傢要將長三角城市群打造成世界級城市群,上海是長三角城市群的龍頭城市,海安是長三角北翼的門戶型城市,在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在接軌上海的大潮中,海安將迎來跨越發展的好時機。
2.上海市對自身發展的目標定位。2009年4月,國務院發佈《關於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即國發19號文),正式提出上海要打造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我國改革開放全局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而上海市城區人口規模超大、交通擁擠、產業轉型壓力較大、生態環境脆弱,與宜居宜業的國際化大都市仍有一定的差距。上海亟需對城市非核心功能進行疏解,但很多問題不是自身能夠解決的,如人口疏解、產業轉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共保共育、旅遊資源共享利用等等,必須在區域層面進行資源統籌,通過“借力”與周邊城市協同發展來加以解決。2016年8月22日,上海市公佈瞭《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明確上海至2040年將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與文化大都市,建成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堅守“建設用地、人口規模、生態環境、城市安全”四條發展底線,實現建設用地規模負增長,以城市有機更新促進城市空間立體、復合、可持續利用。該規劃將南通與蘇州、無錫、寧波、嘉興、舟山一起納入上海大都市圈,形成“1+6”的城市群格局,打造90分鐘交通出行圈,強化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強化沿江、滬通等7條區域綜合運輸走廊的服務效率、能級和安全可靠性。上海在未來10至30年內建成全球城市的目標定位,給海安帶來瞭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3.江蘇省委省政府對南通發展的殷切希望。2016年11月19日,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在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期間與南通代表團的代表們一起審議黨代會報告時指出,南通是江蘇發展的“潛力股”,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中,要認真做好跨江融合、接軌上海的大文章,實現更高質量和效益的發展。南通接軌上海優勢獨特、前景廣闊,交通優勢正在強化,空間優勢很大,隨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城市群、江蘇沿海開發等國傢戰略的多重疊加,南通正處在新的機遇“風口”上,作為上海的“北大門”,要借力上海實現自身更好發展和更大變化,在整個蘇中和江北地區發揮好“領頭雁”作用;要聚焦上海豐富的創新資源,抓住上海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個重大機遇,吸引上海的創新要素向南通流動,為全省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2017年2月6日下午,省委書記李強在省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與南通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南通最大的優勢就是靠江靠海靠上海,要把這個優勢轉化為發展的優勢、百姓致富的優勢。對接上海這篇大文章需要長期去推、深入去做、久久為功,希望南通抓住戰略機遇,實現自身更好更快的發展,在全省“兩聚一高”發展大局中擔當重任、多作貢獻。3月20至21日,省委書記李強在南通調研時強調,南通要充分發揮區位、交通、要素資源等優勢,積極主動接軌上海,增創新的發展優勢,紮實推進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建設。5月16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復《南通建設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總體方案》,批復指出:南通濱江臨海、緊鄰上海,區域樞紐優勢明顯,產業發展基礎良好,綜合承載能力較強,對接服務上海具有良好的現實基礎和廣闊空間;加快建設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是南通搶抓國傢系列重大戰略機遇的關鍵舉措,是策應上海建設卓越全球城市的實際行動,有利於推動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融合發展,在實現江蘇“兩聚一高”和建設長三角城市群中發揮更大作用。縣委副書記、縣長顧國標要求,海安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精神,高度認識接軌上海的重要意義,深入研究接軌上海工作,進一步明確目標定位,提高接軌上海的層次,用紮實的舉措推進各項工作,圍繞滬海產業協調發展新格局,將海安的城市功能建設好,不斷提升服務上海的能力水平。在南通建設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的進程中,南通的重要門戶城市——海安,充分具備交通樞紐、產業基礎、人才資源、幹部隊伍等多方面的優勢,將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紅利、激發出更大的發展活力。海安,已處在新一輪發展“風口”的戰略制高點上。
二、海安跨江融合、接軌上海優勢條件分析
1.交通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海安地處長江三角洲腹地,是南通的門戶城市,是江蘇省長江以北唯一公鐵水無縫對接的交通樞紐城市,是長三角北翼重要節點城市,也是東部沿海地區重要交通樞紐城市。在建的滬通鐵路是國傢“十二五”規劃建設的重點項目,也是國傢《“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五縱五橫”中的“一縱”——黑河至三亞運輸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鐵路建成後,北可至東北三省,南可達東南沿海區域,海安將成為國傢綜合運輸通道中的重要節點城市,擁有1小時直達上海的時空優勢,極大縮短上海與海安的時空距離,成為南通區域范圍內到達上海中心城區最快的縣(市)之一;將形成交通新格局,許多途經上海的列車今後從滬寧線直接分流到滬通線,經鹽通鐵路、滬漢蓉北線、新長鐵路開往全國各地,經過海安的列車密度也會隨之增加;將改寫發展模式,改變既有的上海帶動蘇南、蘇南輻射蘇中、蘇中影響蘇北的模式,形成海安接軌上海、融入蘇南、輻射蘇北的新模式;也將大大促進海安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為海安充分發揮“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區位優勢和特有的資源優勢,與上海實現優勢互補,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承接更多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旅遊休閑業以及軟件、服務外包、金融、現代物流等現代服務業提供有利條件。此外,流經海安全境的連申運河千噸級貨輪可直航上海,沈海高速、臨海高等級公路以及在建的海啟高速也為海安接軌上海提供瞭交通便捷。
2.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跨江融合、接軌上海的核心是承接上海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些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在上海由於受資源、空間、勞動力結構、人才等方面的限制,會向周圍城市溢出,海安早已把握這一要義。近幾年來,海安縣委縣政府不斷開展“服務企業科技行”、“創新創業在海安”、“中科院專傢走進海安”等活動,集聚科技資源,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水平,為承接上海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創造條件。2016年,海安完成10萬元以上產學研項目230個,其中30萬元以上的122個,爭取科技項目經費近5000萬元,立項數、爭取經費數均居全南通市第一。獲中國專利優秀獎3項,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強。培育科技創新型金牌企業20傢、銀牌企業60傢,建立天使基金30傢,投資人才創業項目31個,引進國傢“千人計劃”專傢10人、各類高層次人才285人,省“雙創人才”、“雙創博士”和“雙創團隊”入選數居全南通市第一。現在,海安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47.6%,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在60%以上,被評為全省首批、全南通唯一的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區域示范縣,獲批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在科技創新強有力的驅動下,2016年,海安實現工業開票銷售1134.41億元,增長12.6%;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16.94億元,增幅10.2%;規模企業874傢、億元企業200傢,這三項指標均居全南通第一。新三板掛牌新增數及總數全南通最多,金融機構貸款餘額、制造業貸款餘額及占比也居全南通市第一;項目建設綜合考評在南通“季季第一、全年奪冠”,並在南通市首次“四個全面”綜合考核中榮膺桂冠。海安在全國工業百強縣排名中上升至第39位,全國縣域經濟最具創新力50強排名第5位,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榜排名第30位,全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榜排名第9位。
3.生態旅遊資源豐富多樣。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地區之一,國傢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4305元,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7458元,兩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根據我國城市居民的出遊規律,海安剛好位於上海市民短期旅遊活動集中地空間范圍之內,成為上海人旅遊的重要落腳點。海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生態良好,是全國最長壽的地區之一。雖處平原,但東西南北地貌不盡相同,可以給上海遊客提供不同的休閑體驗。東部瀕臨黃海,溫泉休閑、養殖觀賞、出海探奇、體驗漁民生活等成為特色旅遊產品;西北裡下河地區,港汊眾多,墩渚密佈,遊客在此可以觀賞生態林地,體驗水泊風情;西南高沙土地帶,農業生產、科技應用、藝術加工和農事活動等已融為一體,遊客可以享受集觀光、休閑、度假、娛樂等為一體的遊憩;城區的江淮文化園、蘇中七戰七捷紀念館、523文化產業園、韓國鈞故居等亦可讓遊客愉悅身心、飽覽地域文化。海安境內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可以給上海遊客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老壩港的本港海鮮,李堡的羊肉、百葉、麻蝦醬、麻油,曲塘的全羊宴,南莫的青墩大閘蟹,白甸的裡下河河鮮等等,通過“舌尖上的海安”可以完整體驗“河豚之鄉、休閑海安”的魅力。現在,上海來海安的旅遊人次年均已超過25萬,且呈逐年增加趨勢。高鐵時代的海安,必將成為上海人的休閑旅遊、健康養生、休閑養老的重要棲息地。
4.自然社會環境宜居宜業。海安自然環境優美。天藍、水清、樹綠、花艷,城鎮綠化覆蓋率達到34%、林木覆蓋率達到24%,全年空氣質量良好天數達245天,是全國綠化模范縣,是水利部確定的全國第一批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試點縣,更是蘇中蘇北首個國傢級生態縣。海安社會環境安定。在海安,人民幸福指數高。海安的教育、醫療、衛生、文化、交通等公共事業全面發展,是國傢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全國文明縣城、國傢衛生縣城、全國文化工作先進縣、江蘇省文明城市。在海安,公眾安全感強。社會公眾安全指數在江蘇連續兩年榮登榜首,人民群眾對政法隊伍的滿意率連續兩年位居全南通第一,海安連續十一年被評為“省平安縣”,連續第三年獲全省信訪工作績效考核優秀等次。海安是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全省法治建設示范縣,縣公安局被評為全國公安機關執法示范單位。海安蟬聯全國普法先進縣“五連冠”,南通市副市長、海安縣委書記陸衛東作為全國唯一縣級代表在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會議上作交流發言。在海安,企業滿意度高。海安建立健全瞭“一企一策”企業梯度培育機制,持續開展“機關部門服務企業科技行”“銀政企攜手攀新高”“千人進千企”等服務活動,全力打造政務服務品牌;推行“不見面審批”,優化審批流程、創新審批機制、提高審批效率,營造長三角地區效率最高、服務最優的政務環境。宜居宜遊的自然生態環境及宜學宜業的社會環境,為上海人口疏解、資源外溢、產業轉移提供瞭美好空間。
5.良緣早結收獲碩果累累。作為長三角北翼重要的節點城市,海安與上海地域相鄰、經濟相融、人緣相親。南通市副市長、海安縣委書記陸衛東連續多年率隊赴上海考察,親自登門與上海的知名企業、高校以及科研院所洽談,並多次赴上海舉辦“攜手上海、合作共贏”合作懇談會,開展產學研合作、承接項目轉移、共建合作園區。近年來,海安先後與上海市楊浦區正式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共建以智能裝備、電器電工、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為主的上海楊浦(海安)工業園;與上海市奉賢區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共建以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為主的上海奉賢(海安)工業園。上海鐵路局海安物流基地在海安設立並正式運行;上海期交所百金匯有色金屬期貨交割庫落戶海安商貿物流產業園,年庫存總容量50萬噸,年吞吐量超5000萬噸,是蘇中蘇北地區唯一的上海期貨所指定交易庫;海安商貿物流園與上海有色金屬行業協會建立瞭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12傢有色金屬總部經濟貿易企業入駐園區,貿金供應鏈企業2016年銷售達35億元;上海中峰實業在海安新建食品工業園,全力打造華東地區一流的食品工業示范園,目標建成上海食品產供銷一體化全產業轉移承接基地;愛登堡電梯、水星傢紡、人民電器、上柴動力、上汽聖德曼等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也相繼落戶投產,並催生出一大批“二期”現象。“十二五”以來,海安引進上海或通過上海引進產業項目已達256個之多,為海安經濟社會發展註入瞭強勁動力。在產業對接的基礎上,海安還與上海高校開展產學研對接活動,30多傢滬地高校院所與海安企業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十二五”期間實施產學研項目90多項。打造瞭一批產業(企業)研究院等科技合作平臺,上海交大與海安軟件園共建智能裝備研究院,成功研制出6軸通用機器人等10多種智能機器人,2016年獲批省科技服務骨幹機構能力提升計劃;東華大學與聯發集團合作共建現代紡織企業研究院、與文鳳化纖共建錦綸新材料企業研究院;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先後在海安設立技術轉移分中心;聯發集團、天楹集團、申菱電器、威爾曼電梯等企業在滬設立瞭研發中心。目前,海安在平臺、產業、人才等諸多方面與上海已形成接軌初步效應。
三、海安跨江融合、接軌上海對策思考
1.優化接軌基礎要素。上海建成具有全球配置能力的國際大都市的目標,給江蘇、浙江的許多城市都帶來瞭極好的發展機遇。現在,上海周邊地區都把“接軌上海”定為自己的發展戰略,這就使得上海的溢出要素會在各地區之間作比較性選擇。接軌上海,我們要對基礎要素進行不斷優化,充分凸顯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海安優勢。一是縮短時空距離。積極爭取跨區域基礎設施與上海相聯的鐵路網絡經停海安,通過普鐵、動車、高鐵等多種軌道交通連接方式,構建與上海多層次對接的鐵路網絡體系。加快推進鹽通高鐵建設,做好與滬通鐵路的同步對接,實現1小時內從海安高鐵直達上海市中心,同步開通鹽通——滬通線路通勤列車,形成海安到上海的快速鐵路通道,把海安建設成為南通區域范圍內到達上海核心市中心速度最快、時間最短、車次最多、時點最準的城市。加強與南通海關、綜合保稅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單位的深入對接,把海安建設成為長三角北翼功能設施完善、通達能力突出、通關服務便捷、經濟腹地廣闊的重要內陸鐵路港(高鐵港)。加快推進海啟高速海安段建設,有效銜接G40滬陜高速,形成包括海啟高速和沈海高速公路在內的雙向至滬高速通道,與上海道路交通設施無縫對接,實現海安至浦東機場公路運輸時間縮短半小時以上。結合S226建設,推進海啟高速海安段與S226交匯處互通設置,並利用S353已通車的有利條件,加快推進沈海高速大公互通建設,提升海安至上海的快速轉換效能。完善主城區路網建設,通過建設快速通道緊密連接各高速道口,促進內外交通順暢銜接。二是提升聯運水平。推進新通揚線、連申線航道整治工程,構建以海安為節點的“一縱一橫”水上高速樞紐,打通江海河聯運通道,有效提升與上海的公鐵水多式聯運水平。抓住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的契機,在鳳山港務碼頭與太倉港全面合作的基礎上,深入對接上海外高橋、洋山港等周邊深水大港,建設中外運長三角地區50萬標箱中轉基地,實現與上海洋山、外高橋等深水大港的“河海聯運”,力爭成為蘇中地區服務上海的最大內陸港。推動上海鐵路局海安物流基地企業化、實體化運作,爭取更多的鐵路貨運品種。促進海安商貿物流產業園與上海外高橋、深水港、浦東空港、西北和西南等五大物流園區深度對接,實現園區功能配套銜接。
2.加大項目招引力度。承接上海產業的溢出轉移,是海安接軌上海的重中之重。2016年底,上海市頒佈瞭《上海市工業區轉型升級“十三五”規劃》,指明“十三五”期間上海工業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緊緊圍繞“創新發展、集群集聚、綠色集約、智能融合”的發展要求,深入推進上海工業區轉型升級;到2020年,上海工業區的產業發展載體和創新平臺功能進一步強化,基本建成產業優勢明顯、企業集聚輻射、創新活力迸發、特色錯位競爭的產業園區體系,基本建成一批參與全球產業競爭、體現上海高端制造和精準服務水平的產業集群和品牌園區。按照這一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今後上海工業發展將出現一輪新的重大變革,平臺經濟、集群經濟、綠色經濟以及智能制造產業等新興經濟將得到重點發展。伴隨這一過程的是大量產業配套項目、溢出項目急需周邊地區去承接。海安要搶抓這一產業升級外溢的重大機遇,以建成上海高端產業配套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高層次人才創業基地為目標,以鹽通高鐵、滬通高鐵、沈海高速等對滬通道的互聯互通為先導,以上海楊浦(海安)工業園、上海奉賢(海安)工業園等平臺建設為保障,整合優化招商資源,將上海作為招商引資的主方向、主戰場。圍繞產業規劃,緊盯新興產業配套延伸、優質傳統項目遷移,制定對接上海行業協會、新興產業、重點園區和重點企業的計劃,推動招商力量向上海企業密集區、產業集聚區傾斜。實施“智慧招商”,開展“小分隊、多批次、主題化、專業性”的針對性招商,確保每天駐滬專業招商人員占全部招商人員的三分之一以上,主動上門對接,及時獲取投資信息。加強與上海臺協會的戰略合作,將臺資企業作為吸引外資的主攻方向。充分發揮產業、區位、勞動力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加大產業招引力度,把海安打造成上海對外開放輻射地、產業轉移首選地、高端項目集聚地。
3.推進產業載體對接。省委書記李強指出,推進跨江融合、接軌上海,基礎是交通互聯,重點是產業和載體的對接。海安要堅持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實施引進培育與自主研發“雙管齊下”,著力構建與上海高端產業配套的“4+4+N”特色產業體系,形成與上海產業互補融合、協調發展新格局。一是對接主導產業。不定期舉辦產業峰會、發展研討會、合作聯誼會等活動,為海安的時尚錦綸、紡織絲綢、新材料、裝備制造企業與上海企業合作交流搭建平臺,推進主導產業對接融合。進一步推動海安企業與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東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合作,擴展產業(企業)研究院等科技合作平臺。通過合資合作、共同開發、成果轉化、項目配套、商標使用等多種形式,加強與上海企業更深層次的合作,增強產業發展的關聯性,推動海安的主導產業向中高端邁進。二是對接新興產業。圍繞機器人、節能環保、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配件)、航天航空及智能裝備四大新興產業,密切與上海行業協會的溝通聯系,有針對性地對接相關領軍型企業,提升海安新興產業的技術水平。發揮“天使基金”等的作用,支持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機器人、航天航空以及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做大做強。三是對接現代服務業。以建成“中國縣域現代服務業發展示范城市”為目標,積極構建多元化、特色化、高端化的現代服務業發展體系,緊跟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的發展步伐,有效對接上海資源的外溢。深入推動樞紐—物流—產業三大優勢有效轉換,以樞紐優勢催生海安與上海物流對接優勢,以物流對接優勢吸納上海的產業溢出。以國傢級開發區軟件科技園為載體,積極對接上海大數據研究中心,加強縣內企業與上海大數據聯盟資源對接,深化大數據關鍵技術和核心產品研究,實現產業鏈協同發展。持續舉辦中國海安河豚節,叫響“河豚之鄉,休閑海安”旅遊品牌。針對上海客源市場需求,結合海安旅遊資源特色,打造極具海安標簽的特色產品和線路,力推以“吃河豚、遊莊園、住金磚”為主線的珍稀魚類觀光體驗遊,以樂百年健康小鎮為核心的度假養生遊,以裡下河水韻風情和雅周現代休閑農業為特色的鄉村休閑遊,以七戰七捷紀念館為龍頭的紅色遊,以青墩遺址和江淮文化園為代表的文化遊,以絲綢紮染和傢具為主線的工業遊。利用“動車時代,節點城市”區位優勢,將海安編入上海旅遊集散中心直通車線路,將海安打造成“蘇中旅遊集散地”,形成“遊周邊、住海安”的積聚擴散效應。通過跨區域交流,與客源地旅遊社、媒體、社區、協會緊密合作,加強產品共整、客源互送和信息互通。大力宣傳海安“長壽之鄉”宜遊宜居的生態、人文、鄉村環境,打造集醫療、旅遊、養生、休閑為一體的區域性健康旅遊目的地,形成以短期醫療護理、康復休養為主題的“候鳥式”旅遊養老模式,吸引上海市民到海安休閑、養老。四是對接都市現代農業。繼續發揮海安作為上海市農副產品供給基地的作用,充分凸顯海安農業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推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經營。圍繞禽蛋、蠶桑、水產、蔬菜和大米五大傳統優勢產業和食用菌、中藥材、特色水果三大新興產業,拉長產業鏈,完善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建設上海市民認可的優質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不斷提升海安“菜籃子”、“米袋子”、“魚池子”的供給能力。積極對接上海大型農產品銷售公司、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推進農產品銷售網絡與上海社區接軌,推動農業企業在上海設立直銷店、專賣店、辦事處,發展生鮮農產品“進社區、進學校、進超市、進傢庭”的直銷配套服務模式。在上海持續舉辦農產品展示展銷會,積極參加江蘇名特優農產品(上海)展銷會,擴大海安生態農產品在上海的銷售份額。
台中中古餐飲設備買賣 4.打造創新創業高地。以建成上海都市區北翼門戶城市創新城為目標,積極打造上海科創中心產業化基地和上海高端人才創新創業高地,不斷構建高新技術產業體系驅動下的海安經濟發展新動能。一是大力吸納高新技術人才。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要素,是當今世界最寶貴的資源。主動承接上海科技人才資源溢出,加強與上海相關單位的溝通,密切與上海歐美同學會、中國能谷等社會組織和機構的聯系,不斷吸引上海、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創新創業人才集聚海安,成為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高層次領軍人才最為集聚的區域之一。組織相關單位在上海定期開展人才引介活動,繼續舉辦長三角海歸創新創業園圓桌會議和中國海安高端人才高新項目洽談會,組織開展上海高校學生處長海安行活動,以此推動高層次人才項目落戶海安,帶動海安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密切與上海高校特別是重點高校的聯系,利用寒暑假、實習期、畢業季等關鍵時間,實施人才精準對接。深化與駐滬跨國機構、知名企業的聯系,適時選派人才工作者和高層次創新人才赴上海重點高校、科研機構、跨國公司培訓進修,全面提升高層次人才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國際化水平。二是著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鼓勵企業面向大院大所購買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高科技項目,引導園區、企業與上海科研院所共建產業(企業)研究院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對接上海張江科技產業園等園區,借助金融資本力量,不斷優化天使投資、創業基金運行機制,吸引優質科技項目加以孵化培育,努力催生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把海安打造成上海科創中心產業化基地。持續開展“創新創業在海安”、“中科院專傢走進海安”等主題活動,強化與上海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入合作,全面提升現有產學研合作層次和水平,協同構建創新工作新格局。深入開展“縣級機關服務企業科技行”活動,有效落實“地毯式、人盯人、全覆蓋”的工作推進機制,形成領導領銜、上下聯動、全員參與的工作局面,加速上海創新創業資源集聚海安。充分發揮海安產業基礎、區位條件和科技體制改革等優勢,與上海高校院所及中科院系統各研究所深度合作,瞄準世界科技最前沿,謀劃發展碳材料、石墨烯、工程物理、航空航天、機器人及智能制造、醫療器械等重大新興產業,加快構建“高校科技資源領銜、產業基金跟進、企業主體落實”的重特大高端項目培育機制,為海安未來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產業支撐。
5.建立接軌保障體系。一是成立工作體制。成立接軌融入上海工作協調機構,各區鎮相應成立對接服務上海的專門工作機構,相關部門也要明確專門人員負責對接服務上海工作。編制海安接軌上海專項規劃,對海安接軌上海的總體戰略、方向、重點、機制和實施進行系統部署,做到軟件與硬件、城區與市區、近期與中長期接軌相協調。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定期、不定期研究和解決接軌上海重點工作。構建日巡訪、周會辦、月點評、季考核、年表彰的常態化推進機制,將接軌上海工作納入全縣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綜合考核之一。二是建立服務機制。將接軌工作納入重大項目綠色通道機制,探索開展接軌上海工作負面清單制度,建立“網上辦、集中批、聯合審、區域評、代辦制、不見面”審批模式,全力保障接軌項目的審批、用地、用工、供電和資金等系列要素需求,為接軌項目提供零距離、保姆式服務。三是提升載體平臺。在上海楊浦(海安)工業園、上海奉賢(海安)工業園等園區已有佈局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園區基礎設施功能配套及生態集約建設,多措並舉提升平臺形象和承載能力。按照有明確區域范圍、有明確產業定位、有明確合作共建模式、有企業入駐、有公共服務平臺的“五有”要求,加快園區提檔升級。建立區鎮與上海區、鎮、街道結對發展模式,積極推動合作園區建設,形成一批“區中園”、“園中園”、“園內集中區”。不斷提高現有特色園區的產業層次和管理服務水平,增強園區對上海高端產業項目的吸引力和承載力,堅定上海客商走進海安的信心和決心。四是完善城市功能。隨著高速公路、鐵路、城區道路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海安正在向高端方向發展,註重功能完備、舒適便利、環境優美,體現特色、展示人文、彰顯品位,在城市形象、人文素質、功能配套上與上海接應,讓來海安的上海人士有歸傢之感。
中古設備收購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